全国已有114所高校参加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

liukang20241周前cgw吃瓜904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近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沟通中心主办的“2024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立异实践项目年度沟通暨推动会”在我国传媒大学举行,有关部委、项目专家、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14所高校和中学代表齐聚中传,一起研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的问题与堵点,展望未来与展开,推动高质量国际化作业。
新京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该项目现在现已助推了1200余名学生到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社理事会等220个国际组织及外国驻华使领馆实习。
我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介绍,作为教育部中外人文沟通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立异实践项目的第一批建造高校,中传也屡次承办中外双导师学术科研课题的作业,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界,推动全球担任力课程进校园,为学生进入国际实习实训搭建了桥梁。
“当今国际人才的竞赛首先是人才培育的竞赛。”教育部国际协作与沟通司副司长周莉表明,当下要大力培育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界、知晓国际规矩、娴熟运用外语、通晓中外商洽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共建“一带一路”主张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计划地培育选拔优异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
教育部国际协作与沟通司副司长周莉。 受访者供图
周莉介绍,教育部中外人文沟通中心于2020年主张施行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立异实践项目,迄今已招引了114所高校参加,惠及45万名师生,助推了1200多名学生赴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社理事会等220个国际组织及外国驻华使领馆实习。周莉主张各方借此次活动打造高水平的沟通途径,更好地发挥教育国际沟通协作在人才培育中的重要效果;聚集国际化人才中心的本质,培育满意国家和社会展开所需的国际化人才;聚集多元立异要素,以教育数字化赋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本质展开中心副主任程卫星介绍,当下正值2025届的高校毕业生作业作业全面发动的关键时期,该中心依托自2017年树立的协助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途径,累计发布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招聘信息超越10200条,为毕业生供给了丰厚的岗位信息资源。他以为,高校在国际组织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的效果,期望各部门之间树立协同联动作业机制,有序展开国际组织人才培育活动。一起,途径也会跟进把握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的相关状况,对派出学生供给必要的日子学习保证支撑。
教育部中外人文沟通中心主任于长学表明,国际化人才培育周期长、难度大,高校在展开作业时存在着人才培育系统不适配,学科穿插融合程度不高,优质课程国际化师资和实习实训途径缺少,学生对成为国际化人才了解不多、志愿不强等问题。2024年,项目有了进一步的立异和优化,一方面注重课程建造,项目开设了40门全球管理课程和26门PBL(根据问题和项目的学习)穿插学科课程,授课教师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很多闻名院校。
优异专家、项目院校及有关人员获颁证书。 受访者供图
“2024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持续展开、国家安全等范畴新增了十余门课程。”于长学介绍,2024年,全球管理课程有近200所高校的1万多名学生参加学习;PBL穿插学科课程有100余所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项目组一起也开设了40场学术前沿讲座培育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认识。
“我国的展开现已与国际的展开深度融合、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布景下,咱们关于培育具有全球视界的国际化人才益发火急。”2024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育立异实践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浦跃朴介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规划达4700万人,其间博士生已到60多万,但在联合国相关组织的5万余名雇员中,我国占2.31%,远低于美国的9.44%。浦跃朴表明,专家委员会将“一校一策”辅导高校在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培育,让最优异的学生可以走向国际的舞台。
新京报记者 刘洋
修改 缪晨霞 校正 卢茜
告发/反应
友情链接: